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伊战争概述》 作者:土拨鼠【完结】 一、两伊战争概述.............土拨鼠 二、马岛上空的烈焰...........肖慧鑫 一、两伊战争概述 历史与地理背景 战争起因与战前两国概况 战争的发展 两伊战争给了世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历史与地理背景   伊拉克   伊拉克除了东北部的扎格洛斯(Zagros)山脉之外,境内大部分是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所冲积成广大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除此之外,两河流域下游区、现通称为库兹斯坦(Khuzestan)地区的地下,储存了大量的石油与天然气,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大油田区。但也由於美索不达米亚太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加上人口、粮食生产及石油等资源引人窥伺,因此这里自古以来便常遭到外族的入侵。   现居住於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另外还有五分之一强的库德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宗教上伊拉克主要属于回教中的主流派(Sunni逊尼派),但因多数统治者并不仰赖神权政治、长期被否定宗教的社会主义政党所统治,加上教育的普及,伊拉克人对宗教相当漠然。   1519年后此区归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直到一战结束后被英国划归托管地;1932年伊拉克独立,但这个英国掌控的王室政府在1958年被推翻后才算真正的独立。经过多年的政争与内乱,由巴斯党(BaathParty)夺得政权,1975年结束长达15年的库德族内战後才逐渐安定。此时伊拉克不过是个中东小国,国防战力相当低落,但藉由石油收入短短数年内兴起为中东地区一强。1980年战争爆发时,伊国际关系方面,由於苏联在库德族内战时予以许多协助,因此伊拉克的立场亲苏。但伊拉克与其他国家也保持一定关系,仅因视库兹斯坦区域为该国传统领土,因此与伊朗及科威特间关系交为紧张。   伊朗   伊朗是中东历史强国波斯的发源处,地理上由巨大的山脉及山间盆地群所构成的高原,平均高度海拔900到1500公尺间,有1/6的土地是沙漠,仅里海周围与波斯湾沿岸有较大的湿润平原,特别是库兹斯坦。经济方面基本上是半农半牧,近年来则以石油输出为主,但开采不如库兹斯坦的平原区油田。   文化方面,伊朗的前身波斯在西元前6世纪建立庞大的帝国,此後就一直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势力。西元7世纪波斯被阿拉伯人征服後成为回教文化圈的一员,但因为回教初期的内乱造成回教世界的大分裂:波斯区域成为拥护号称先知穆罕默德神圣血脉的少数派(Shi’ite什叶派)活跃区域,此後在回教世界中可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而从15世纪末什叶派成为国教,教会就成为波斯境内最庞大的势力。   波斯人喜思辩善玄想且充满浪漫精神,波斯文学、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发展可说独步回教圈;也正是这种民族性,才容易产生宗教狂热与神权政治。在军事上,这种热情常常表现为人海战术式的冲锋,士兵很容易因为一点鼓舞而产生高昂的士气;相对的,一但士气衰竭便会兵败如山倒。   19世纪末期的波斯受到英、俄两国的压力,1907年被划分势力范围成为“次殖民地”。1935年波斯正式改名为伊朗,後来因亲德国而被英苏联合占领,直到大战结束才获得名义上的独立。1953年美国CIA在伊朗主导政变建立了一个亲美政权,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最佳盟友。   1979年什叶派教长(Mujtahid)霍梅尼(AyatollalrKhomeini)回国推翻了有悖众望的国王巴勒维,建立波斯史近千年来第一个神权主义国家,伊朗国内政治局势陷入一片混乱;同年攻击美国大使馆并监禁使馆人员使两国交恶,苏联向伊朗新政权示好也因柯梅尼宣称“美国是大撒旦,苏联是小撒旦”,并以实际行动消灭共产党宣告失败。在开战当时,伊朗在国际上可说陷於孤立之境,只有石油、高达4000万的人口、与狂热的宗教信仰为其後盾。 战争起因与战前两国概况   如前所述,引起争执的库兹斯坦区分属伊朗、伊拉克与科威特。由於此区居民多为阿拉伯人,以及历史上两河流域的政权通常都拥有这块土地,伊拉克将库兹斯坦称为“阿拉伯斯坦”(Arabestan),并认为这是伊拉克遭到侵占的领土。1958年伊拉克正式独立後便有并吞全库兹斯坦区的想法,但限於国力与内乱而无法实现;而这些内乱几乎均由伊朗鼓动或支持,促成了伊拉克对伊朗更深的敌意。1975年内战结束,伊拉克利用两次石油危机大赚一笔并开始大量采购军备,从事後之见,此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SaddamHussein)就算不敢打伊朗,只怕已经准备打科威特了。   当然,伊朗也有与伊拉克发生冲突的充足理由。当英国控制中东地区时,由於伊朗的亲德敌英,对於西南界线的阿拉伯河并没有主权与管理权,更何况是河岸附近的油田。1975年伊朗撤回对伊拉克库尔德独立运动的支持,换取将国界移至阿拉伯河中线,才初步满足了伊朗的期望。可是河中线对岸、邻接阿巴丹港的阿巴丹岛落入伊朗手中後,伊拉克唯一的商港巴士拉(Basra)、重要军港乌门卡塞(UmmQasr)与军事重地、炼油及石油输出等许多重要设施存在的法奥(Fao),都在阿巴丹岛炮兵与海军的威胁之下。因此伊拉克开战的两大目的,就是取得阿拉伯河的完整控制权以及让库兹斯坦自治(并入伊拉克)。   伊朗敢如此要求伊拉克,一来是伊拉克的内乱使伊朗有机可乘,二来则是伊朗身为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拥有的强大军事实力:1959至1978年间,伊朗总共花了360亿美元在军备采购上,以当时武器单价不到1990年代的1/10,这是相当庞大的金额。但是1979年回教革命後伊朗内部便陷入了混乱状态。   此外,回教革命之後霍梅尼因宗教主张过於激烈,在1964至1978年间流亡伊拉克,并不时组织对伊朗政要的暗杀活动;但1978年伊拉克将霍梅尼驱逐出境,霍梅尼只好流亡巴黎。现在来看,这是萨达姆·侯赛因颠覆伊朗所下的一手棋,但这件事使霍梅尼对萨达姆·侯赛因怨念极深,日後霍梅尼宣称巴勒维、美国、萨达姆·侯赛因为其“三大死敌”便是因此而来。至於宗教因素对这场战争发生的影响反而是意外的少,两国的敌对政治因素始终高於宗教情感。   1979年革命之後,伊朗与伊拉克很快的发生多起国界纷争,包括阿拉伯河通航事件。虽然伊朗从部份阿拉伯河上岛屿撤军,但伊拉克在1980年9月17日宣布废除1975年的边界协定,并於9月22日对伊朗发动进攻,从此展开了为期8年的两伊战争。 战争的发展   伊拉克进攻时期:1980年9月至11月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中攻击,打算将伊朗强大的空军一举歼灭於地上:但是伊朗大量的强化机堡足以抵御空袭,而且伊朗空军很快将飞机撤往国士深处的基地,当时伊拉克主力的MIG-21/23与Su-17,续航力不如伊朗的美制F-4/14,难以打击伊朗的主要空军基地,伊拉克从此失去击溃伊朗空军的机会。   伊拉克陆军的表现更差。此时伊朗的内政外交混乱,加上库兹斯坦多数阿拉伯人会支援伊拉克军,一般咸信伊拉克能在短期内获胜。但由於伊拉克打的只是一场有限战争,又没有配套的外交措施收拾战胜後的残局;而入侵一事反而让伊朗人心团结成立民兵抵抗伊拉克,与萨达姆·侯赛因一厢情愿的想法完全不同,战争一发不可收拾。   开战时伊拉克采三路进攻,但萨达姆·侯赛因真正的目标是南路库兹斯坦区,这里地势最平坦、利於大规模作战,而萨达姆·侯赛因在此投入全部机械化兵力一半的两个装甲师更显出他对此区的重视。刚开战时伊拉克军便成功深入伊朗国土80公里,但没能夺取制空权对战事产生负面影响。9月28日,伊朗AH-1J直升机重创伊拉克装甲部队,并在ZSU-23-4防炮车赶到前撤退,这是攻击直升机在两伊战争中第一次发威。   此区伊拉克的第一个目标,便是阿拉伯河下游出海口处的阿巴丹与柯兰夏尔(Khorramshahr)。这两个港口封住了阿拉伯河,阿巴丹也是中东地区最大规模的石油炼制与出口港;两地都是国防重地且难以包围,因此伊拉克军必须采取强攻。进攻柯兰夏尔时,伊拉克装甲兵在缺乏兵种协同的情况下3周内便损失了数百辆战车;10月24日攻下柯兰夏尔,萨达姆·侯赛因获得了第一个重大战果,同时占领了半个库兹斯坦。11月初并曾侵入阿巴丹港,此後伊拉克军转攻为守直到1987年。   伊朗在这段时间出乎外人意料的团结,象征伊朗新政权的稳固;没能攻下阿巴丹港,使得伊朗保住其库兹斯坦区的海岸线与港口输出入军需物资,特别是最接近战线的班达·霍梅尼(Bandar Khomeini)港输入的物资,是伊朗与伊拉克进行长期消耗战的凭藉。   伊朗反攻时期:1980年12月至1982年6月   装甲大决战   11月伊拉克的攻势告一段落後,12月伊朗便展开无组织的反攻,但以失败告终。1981年1月5日,伊朗以一个装甲师、两个步兵师与两个革命卫队(Pasdaran)步兵师,对苏山格德(Susangerd)方向进行大规模的反攻,希望能攻破伊拉克的防线直驱柯兰夏尔/阿巴丹,或向伊拉克南部枢纽巴士拉与阿马拉(AlAmarah)进军。1月10日,伊朗与伊拉克在此展开了一场战车战。   此次会战双方各为一个装甲师,由数量大致相同的英制酋长式对抗苏制T-62。从数据上来看,酋长式在火力与防御力上均远胜过T-62,仅在机动力方面酋长式较居劣势,但也因此制了酋长的死命。连日豪雨使苏山格德一带已经完全沼泽化,这种地形酋长式还勉强能以低速行走;一但全速奔驰并开炮时重达55吨的酋长很快便陷入泥中,而仅40吨且履带接地压力低的T-62尚可作战。虽然酋长式在4公里外击毁了许多T-62,但无法行动的酋长式纷纷在1.5公里以内遭到T-62各个击破,加上伊拉克的空中支援使伊朗装甲部队的攻势遭到挫败。   这次伊朗反攻作战失利的最大因素,在於酋长式战车的重量,使其表现不仅不如俄系战车,甚至比总重仅50吨的M60A1还差。而战争中後期重量轻的PT-76和许多轮型装甲车,就是因为在沼泽区域活动便利,活跃程度甚至超过主力战车。   伊朗收复国土   在整个1981年间伊朗进行过多次反攻,但未能有重大斩获;1982年3月23日,伊朗对伊拉克展开最重要的反攻。面对伊拉克的地雷、铁丝网与壕沟,伊朗革命卫队不怕死的少年兵以纵队多路的人海战术攻破伊拉克防线,造成伊拉克军的恐惧而大规模崩溃撤退;装甲部队也遭到伊朗直升机封锁。虽然伊拉克掌握空优,但由於可出击架次不足、缺乏俯视俯射能力、没有精导武器支援,无法对付已经渗入伊拉克阵线的伊朗革命卫队。4月30日伊朗对柯兰夏尔发动最後攻击,5月24日伊朗国土大致光复。   伊朗这次反攻成功归功於革命卫队少年兵。伊朗在中东地区属于贫穷国家,大量青少年无所事事到处闲晃,但是只要能集结几十个人,得到回教僧侣(Mullahs)的允许为霍梅尼献身,便可以成为革命卫队的队长,享受不错的薪水与社会地位。因此尝到甜头的少年们对为国捐躯可到阿拉神所居天堂一事深信不疑,加上叛逆期青少年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造成他们不怕死的冲锋精神,此後这些少年兵一直就是伊朗作战的凭藉。   伊朗进攻时期:1982年7月至1987年4月   1982年6月伊朗光复少数守备阵地外的全部国土,伊拉克也宣布从伊朗境内全面撤军,原本战争应至此结束,但伊朗要求高达1500亿美元的高额战争赔偿,数倍於伊拉克年国民生产总值。回教僧侣尝到甜头後希望能更进一步扩大权力,霍梅尼便对外宣称展开“圣战”,攻下伊拉克境内什叶派的两大圣地卡巴拉(Karbala)、那杰夫,最后是耶路撒冷;实际上,战争目标还是金钱与权力,而非宗教。   杀戮地带(拉玛丹作战)   1982年7月15日,伊朗以6个师以上的兵力进攻伊拉克第二大城巴士拉,伊拉克则在阿拉伯河对岸的HawiziahMarshes(杀戮地带)阵地部署了7个师,利用巴士拉周边的天然沼泽区和数个宽20公尺的人工水路阻挡步兵,在沼泽之後则是坚强的防御阵地。伊朗军渡过沼泽地带发起夜间攻击,大量革命卫队却因橡皮艇被击沉而溺毙,支援的战车也缺乏统一指挥被逐一击溃;天亮後伊拉克空军与Mi-24再消灭伊朗残馀兵力。28日伊朗撤退时损失了27000人与300辆战车,残余的装甲部队几乎全被消灭,而伊拉克仅损失约5000人,并成功防御伊朗的攻击。   进攻巴格达(伊本阿格作战)   接著伊朗转向哈那金与曼达里(Mandali)方向进攻,打算直接冲入100公里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由於这两个城市以西便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因此伊朗宣称是“最後的作战”,当时西方分析家也注意伊朗这次的攻击:但是此区东边是海拔2000至5000公尺的高山不利部队运输通行,伊朗只能慢慢集中兵力。互相进行炮战一个月後,10月1日伊朗以5个师(约10万人)展开夜袭,却因意图暴露被伊拉克炮火封锁在山地隘道间,还阻挡了前方部队的补给运输,加上持续的空中炸射使伊朗的攻势在一个月後无疾而终。不过纵使伊朗奇袭成功,几近全灭的装甲部队到大平原上能否如愿攻下巴格达,只怕还是个未知数。   南部的决战(摩哈拉姆作战)   这次的失败使伊朗将目标转移至阿马拉周边地区。阿马拉位在底格里斯河东侧,战略地位重要已不需渡河即可攻下,而每年10月19日起什叶派便进入一个月的主要宗教纪念日,这时正是煽动伊拉克南部什叶派起事、与伊朗军里应外合的大好机会。不过伊朗地下工作人员的煽动失败,伊朗遂决定11月1日晚上展开奇袭,6日便进入伊拉克国境。但由於伊朗军缺乏车辆後勤不继,伊拉克则仗著的装甲部队反击和空中支援反击,战线因此胶著。   长期消耗战   事後伊朗检讨三场失败战事发现,集中一点攻击对伊朗不利,但广范围攻击时,兵力居劣势的伊拉克军却很难应付大量步兵的奇袭,伊朗便可蚕食伊拉克阵地。因此,这段时间伊朗的战略指导方针是:一、以数量优势进行广正面攻击,使伊拉克备多力分;二、攻势重点放在伊拉克南部不利於装甲部队运动的湿地,并切断巴格达-巴士拉公路,使得伊拉克南北无法联络。   1983年2月6日,伊朗展开代号为“晓”的作战,动员45000名正规军与10名万以上的革命卫队/民兵,从曼达里到巴士拉间对伊拉克进行广正面攻击,攻击重点指向阿马拉。作战初期颇有斩获,一度深入伊拉克国境10公里并占领3个基地,但在Mi-24与伊拉克空军129批次的波状攻击之下,伊朗的攻势为之顿挫。4月10日再发动晓作战第二波作战,伊拉克则再投入两个师阻挡伊朗的攻势。   虽然这次伊朗还是以失败收场,但却是两伊战争新形势的开始。这次伊朗军只剩一个装甲旅投入战局,而且部队的装备、素质都比过去更差;可是为了应付伊朗的广正面攻击,伊拉克也被迫动员兵力,对於人口较少的伊拉克相当不利,可以说正中伊朗下怀。其次,1982年伊朗的攻势均只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便自动退兵,然後进行外交喊话;但晓作战的攻势却持续甚久,攻击地点也不断变化。这主要是连回教僧侣们都体认到,以伊朗的军力只有进行长期消耗战才有希望让伊拉克屈服。   这些作战不管规模大小,通常没有明显的战果,战线还是停留在双方国界附近。但随著时间的推进,伊朗人力上的优势逐渐突显,伊拉克前线的压力日渐沉重;1985年的巴多鲁作战伊朗利用快艇与直升机抢渡沼泽地首次渡过底格里斯河,纵使後来遭到逐退,但这对伊拉克而言无疑是个不祥的预兆。   法奥的沦陷   1986年2月9日晚上伊朗对阿拉伯河南端的法奥进行奇袭,虽然伊拉克早已部署强大兵力,但法奥还是在一夜中陷落。伊拉克突然失去了出海口与反舰飞弹阵地,外海钻油平台上的雷达站也使通信一度中断,对伊朗的海上封锁一夜之间陷入崩溃局面。   伊拉克高层立即派军驰援,但法奥位於沼泽地带几乎难以进行道路外机动,而伊朗利用占领的阵地部署了大批陶式飞弹,使伊拉克增援部队无法前进。空军的进攻也遭到伊朗高密度防空火力网的拦截损失惨重,特别是刚部署的美制鹰式飞弹总计打下了87架伊拉克战机;伊拉克海军出口又被水雷封锁,加上伊朗空军大举支援作战,伊拉克军第一波反击败退。   3月间伊拉克集中装甲部队与空军再度反攻法奥,但结果还是相同;不过这时有一项对後来影响最大的措施,就是由伊拉克陆军精锐人员与装备组成的“共和国卫队”做为伊拉克陆军的总战略预备队使用。虽然共和国卫队并没能收复法奥,但在後来包括波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功用。有趣的是,最早的共和国卫队为保障对伊拉克与萨达姆·侯赛因的忠诚,全队均由“伊拉克什叶派人”所组成。   这次伊朗成功的主因,一部份是伊拉克军久战之後战力与士气均在降低当中,但最重要的还是美国里根政府时代出名的“伊朗门”事件,使伊朗购得大量美制兵器与维修零件,获得开战以来最强大的火力;若无这些兵器,伊朗纵使可以打下法奥,但後续要阻止伊拉克装甲部队与空袭的可能性并不高。   除此之外,从1982年起伊拉克掌握的相对空中优势,在这次法奥攻防战中没有能发挥作用,也是值得讨论之处。通常机动防炮车的位置都在装甲部队的後方5至10公里,非机动性的防空武器则会摆在更後面;但1986年时法奥的阵地固定,所以机动性不佳的区域防空飞弹可以部署在紧邻地面部队的後方,防空范围延伸到地面部队前方数十公里;低空防空火炮仰赖阵地保护,也可以伴随战斗部队存在於最前线。防御范围缩小时,各种防空武器的有效作战范围必然高度重叠,构成严密的防空火网。   伊朗虽然成功打下了法奥,但是无法一举消灭伊拉克军使得法奥伊朗守军腹背受敌,再度陷入消耗战局面;此外,伊朗的补给来源只能仰赖班达·霍梅尼港,在伊拉克空军不断的轰炸了严重影响补给品的支援速度。不过这次作战的成功可以说改变了两伊战争的均势局面。伊朗方面引进了新武器,士气正处在最高状态;伊拉克军则从上到下都弥漫了悲观气氛,而且与伊朗相比伊拉克人力动员已近极限,战局似乎是已经注定了。   卡巴拉作战   紧接著伊朗以1987年3月结束战争为目标,展开以圣地为名的“卡巴拉作战”。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伊朗仗著AH-1J、陶式飞弹等美制武器加上4倍於伊拉克的兵员,在梅黑兰重创伊拉克装甲部队,但在伊拉克空中支援与共和卫队反击下还是没能扩大战果,战局再度僵持。1986年底伊朗展开了一连串针对巴士拉进行的卡巴拉4号、5号与8号作战,伊拉克的杀戮阵地并一度遭到突破,让人以为战争即将结束:但此时的伊朗其实已是强弩之末。   伊朗门事件得到的大量武器後勤不继、出勤率减少,2008枚陶式与235枚鹰式飞弹也已经消耗殆尽,更糟的是人海战术所造成的持续性消耗使伊朗经济濒临崩溃。同时,回教革命後伊朗执行严苛的回教戒律使一般人难以接受,加上革命卫队的横行霸道和战争造成的剧烈通货膨胀均使得伊朗人民普遍厌战。对此伊朗开始进行大规模反美宣传,宣称是美国在背後支持伊拉克作战,但这弥补不了伊朗物质战力已经严重不足的事实,战争的潮流开始逆转。   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两伊战争给了世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1.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萨姆”和美制“轻剑”、“霍克”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这种靠钱买“现代化”的做法,非但没有改变他们对现代战争“外行”的状况,反而导致“消化不良”。以致作战中新式武器的作用都离不开外国顾问和专家,士兵不能熟练地按照标准规范维护和使用自己的武器装备。这样不仅不能使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得以正确运用和充分发挥其效能,而且容易丧失主动,受制于人。由此可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必须与自己国内的工业基础,军官和士兵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以及本国的战争传统相适应。否则,花很多钱去买自己消化不了、驾驭不了的东西,不仅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累赘。武器装备先进的程度不能代表军队现代化的程度,先进的技术装备本身并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起决定作用的是善于运用武器装备,有很高军事素质,有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人。也就是说,只有具有与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相适应的战略战术思想,才能充分发挥武器效能,赢得作战的胜利。   2.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在持久中消耗对方的实力,磨垮对方的意志,从而一举将伊拉克军队逐出国境,取得了重大胜利。诚然,战略上的速战速决,往往从突然袭击开始,确可收到先机之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国力、军力,不分作战对象,把速战速决的战略看成取胜的唯一法宝,而不进行长期作战的思想、物资准备,则可能会欲速而不达,由主动变被动,甚至在战争中失利。   3.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战争初期,伊拉克进攻矛头几乎全部指向对方边境的一些城镇,不重视集中优势兵力大量歼灭敌人。   伊朗在初期的防御反击作战中,也是以城市为目标部署兵力,以收复城市失地为胜利。由于均未发动以大量歼敌为目的的战略性战役,因此双方军队都没有受到重创,使战争得以久拖不决,形成“拉锯战”。这就说明,尽管攻城夺地是战争中的重要作战行动,但若不歼灭对方有生力量,就可能使敌人获得喘息之后再次组织反扑,从而使自己前功尽弃,甚至会导致局势的逆转。因此,在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必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4.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   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仅军费开支一项,双方共耗资2000多亿美元。战争中,武器装备和物资的消耗相当可观。战争头两个月伊拉克击毁和缴获伊朗200多辆坦克,己方也损失近三分之一的武器装备。两伊的弹药消耗量也很大。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战争初期,伊拉克本来希望速战速决,但因作战物资供应不上,等待补给,进攻势头被迫减弱。   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二、马岛上空的烈焰     1982年4月5日.英国国会.     "铁女人"撒切尔夫人在慷慨激昂的演说中痛哭流涕:"大英   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马岛重新升起!"整个国会此时群情激愤,以   反对票为零的奇迹全体通过,立即对阿根廷宣战,收复马岛.     三天后,一支以两艘航空母舰为首,由100多舰船组成的庞   大远征队,浩浩荡荡开赴到地球的另一端,直到将马岛收复.     "铁女人"向全世界宣称,自二战保卫伦敦空战以来,我们伟   大的空军再次为英国立下了新功!     这场战争已过去十五年了,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至今众说纷纭.   但战争中精彩卓绝的空战,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引子     马尔维纳斯(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与阿   根廷海岸线相距510公里,而与英国则相隔万里之遥.由于历史   原因,岛上2万多人口的80%是英国人,英国始终视其为本国领   土.     1982年4月1日.     英阿双方对该岛归属问题谈判破裂后,阿根廷派出以仅有的一   艘航空母舰"5月25日号"为核心的舰队,运载4000多名陆   战官兵向马岛出发.4月2日晨,阿军在马岛突然登陆,仅有82   名海军陆战队的英国守岛部队稍示抵抗后即告投降.4月3日,阿   军一鼓作气,占领600公里外英属南乔治亚岛.     一时间,世界震动,不列颠举国哗然.     4月5日.     撒切尔夫人代表英国向世界宣布:英国将出兵远征,收复失地.           反潜直升机逞威     南乔治亚岛.4月26日上午10时.     该岛南面海域寒风凛冽,浪翻水涌.云层稀疏的空中,英国海   军航空兵少尉彼得.里德尔正驾驶着"大山猫"式直升机进行战术   巡逻.4月2日那天,他还在伦敦为女友要离开他去印度旅游而沮   丧不已,但3天后,他还来不及与女友见面告别,便随机登上了以   "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轻型航空母舰为首,由近100艘舰船   组成的英国远征特遣舰队,远航万里,来到了气候寒冷的大西洋南   部海域.途中,在距南乔治亚岛3000公里处,他同由导弹驱逐   舰"安曲林号"带领的小分队离开舰队主力,悄悄奔袭南乔治亚岛.   昨天凌晨,奇袭成功,150名守岛阿军甚至没来得及向总部报告   消息,便束手就擒.     看起来,战争真的如同游戏.直到现在,彼得还有像是在参加   实战演习的感觉.突然机载雷达小小的荧光屏上有目标在移动.彼   得兴奋起来.他驾驶的"大山猫"直升机装备有四枚"海鸥"式反   舰导弹及集束火箭筒和一门机炮.这些玩艺足以把两艘潜艇炸飞.   他赶紧向目标驶去.马上,根据识别标志,彼得就确认这是阿根廷   的潜艇.彼得立即俯冲下去.这时机载雷达上的计算机早已将目标   数据传输给了导弹引导系统.他揿下按钮,导弹"呼"的脱离机身,   喷着长长的火舌向目标飞去.     这艘潜艇"圣菲号"尚不知道南乔治亚岛失守,所以载着给岛   上的物资大模大样的浮在水面上航行.猛然,艇上的了望兵发现了   直升机,并看见尾部喷火的导弹飞驰而来."有导弹攻击我艇!"   了望兵惊慌的叫道.艇长马上命令紧急下潜.潜艇刚刚没入水中,   导弹便在海面触水爆炸.但彼得这时已飞到潜艇上空,他向旋着水   涡的海中猛烈的发射集束火箭,火箭击中了潜艇,一次次爆炸使海   水翻起了浪花.同时,他还呼叫岛上的"海王"式反潜直升机来跟   踪轰炸.     几分钟后,两架"海王"式直升机赶来.反潜直升机的雷达装   在机腹下面,通过对水下扫描发现目标.在接近南乔治亚岛时,彼   得和"海王"式直升机重新发现了"圣菲号"."海王"式直升机   立即投放深水炸弹,瞬间水下便传来沉闷的爆炸声.一会儿,被炸   得船体凹陷,四处进水的潜艇浮出水面,在近岛浅水处搁浅.艇上   的窗口伸出了投降的白旗.        "超级军旗"一鸣惊人     马岛海面.5月4日.     福克兰海峡以北宽广的洋面上,英国特遣舰队近百艘舰船呈扇   形散开.由于舰队的轻型航空母舰不能起降预警机和远程侦察机,   所以,屏护舰队核心的任务由装备雷达的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承担.   但舰载雷达的发射距离不足50公里,自身护卫预警的时间极短.     阿根廷海军舰艇力量薄弱,不足以与英国庞大的现代化舰队抗   衡.对英舰队的攻击,主要依靠航空力量.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有   多种作战飞机250余架,其中有"空中杀手"之称的"超级军旗"   式5架,"超级军旗"式是向法国购买的舰载攻击机,一共订购了   14架,准备装备"5月25日"号航空母舰.但因货未到齐,所   以暂时以岸上机场为基地.     这天,一架"超级军旗"飞离基地.它首先贴海面超低空飞行.   在相距英国舰队外围80余公里处,机载雷达屏幕上出现两个黑点.   这是担任英国舰队预警任务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普茨   茅斯号"护卫舰.飞行员稳定住激动的情绪,飞到离英舰50余公   里处用机载雷达将目标锁定,然后,他快速的驾机爬高,在距英舰   30公里处揿下发射按钮后,立即俯冲转弯,低飞返航,以脱离英   舰对空导弹的打击范围.他发射的也是从法国进口的AM-39"   飞鱼"导弹,这种导弹,阿根廷有6枚,他一举发射了两枚.     "飞鱼"导弹垂直落下,在距海面2米处点火,改为平飞的"   飞鱼"发出啸声,以1马赫的速度擦着浪尖扑向英舰.     此时,"普茨茅斯号"护卫舰上的官兵正各就各位,一丝不苟   的处于戒备作业状态.突然控制中心的雷达兵捕捉到了高速袭来的   导弹信号.他立即将计算机报出的导弹方位,速度和离舰距离报告   给了值班军官."普茨茅斯号"顿时向左紧急加速,几秒钟后与射   向它的那枚导弹从舰桥边擦过,避免了被炸的悲剧.     "谢菲尔德号"却无此幸运.它是英国最为先进的导弹驱逐舰   之一,装备有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这时,它正承担舰队与伦敦   间中转卫星通讯信号的任务,雷达停止发射扫描电波,漏斗型的雷   达天线朝空上扬,被临时作为卫星接收天线.     距"飞鱼"导弹击中该舰还有6秒钟时,该舰完成卫星通讯任   务立即开启雷达并发现目标.但为时已晚.控制中心还来不及作出   稍微有效的反应,飞掠而来的导弹便击中舰左舷中部.导弹穿舷而   过,钻进甲板下的控制中心,导弹战斗部165公斤高爆炸药迅即   爆炸,在水线上1.8米处撕开一个大洞,爆炸引燃了控制中心密   集的电线和通讯电缆的塑胶外皮,刹那间,舰上火焰熊熊,毒烟弥   漫.10天后,"谢菲尔德号"在被拖回英国的途中沉没.一艘价   值1亿美元的大型现代化军舰,就这样报销于一枚只值20万美元   的"飞鱼"导弹.一时间,"超级军旗"和"飞鱼"导弹名声大振.   使"飞鱼"在世界军火市场上的身价猛的提高到100万美元以上.          "海鹞"独领空战风骚     英国远征特遣舰队最初只有20架"海鹞"舰载歼击机,5月   25日,从本土运来了8架"海鹞"和14架属于空军建制的鹞-   GR.3式,从而使歼击机总量增至42架.这两种飞机的性能大   同小异,装一台旋转喷口发动机,能在90度内改变推力方向,可   垂直起飞和在空中悬停或升降,最高速度0.9马赫,雷达扫描距   离85公里,装备两枚AIM-9L美制响尾蛇全方位空-空导弹   和一门30毫米机炮,具有极良好的机动性和低空飞行能力,是英   国80年代初刚装备部队的新式歼击机.     相比之下,阿根廷飞机则差得太多.其最先进的主力战斗机"   幻影"式是法国60年代研制的机种,尽管速度高达2.2马赫,   但雷达作用距离却只有40公里,且不具备垂直升降和空中悬停的   机动性,携带的4枚"马蒂拉-588"式空空导弹也不能全方位   捕捉目标.因此,在与英军的机对机空战中,几乎无一胜绩.     5月20日夜.     英国登陆舰队借着夜幕掩护,开入福克兰海峡圣卡洛斯港.次   日凌晨,英军陆战队攻占滩头阵地.不具备夜战能力的阿空军天明   时即大举出动,对英军进行猛烈攻击.     首先飞抵圣港上空的是"普卡拉"螺旋桨战斗机,随后"幻影"   ,"天鹰"也接踵而至.英国航空母舰上的"海鹞"式赶来接战.   双方战机顿时搅在一团.     英军中尉汉卡拉咬住一架"普卡拉",雷达锁定目标后,30   毫米机炮立即射出一连串炮弹,"普卡拉"被击中起火.随即,他   的雷达显示有一架阿机向他扑来,他猛的旋转发动机,使其喷口朝   下,飞机立即上升到有利高度.他揿下按钮,机翼下火光一闪,一   枚"响尾蛇"导弹脱机而出,咬着敌机飞行时与空气摩擦的热气流   不放,结果一架"幻影"被"响尾蛇"拦腰击中,炸成碎片.     另一架"海鹞"凭着远距离作用的雷达发现了50余公里外的   阿机,驾驶员马上将战机上升到可以俯冲攻击的位置.飞来的是"   天鹰"式歼击机,当它发现英机从高空扑来后,准备向前俯冲躲过   敌机,然后升起,按传统的方法从后面攻击敌机.可是,迟疑之间,   360度全方位攻击的"响尾蛇"便迎面向它打来."轰"的一声   巨响,"天鹰"坠落圣卡洛斯港港口的海中.     还有一架英机在攻击阿军的一架"天鹰"时,被阿军的一架"   幻影"占据有利位置,遭到"马蒂拉"导弹从后面的攻击.但英机   尾部也装有警戒雷达,飞行员沉着的击中阿军的"天鹰"后,根据   计算机处理后的信号,在"马蒂拉"即将击中自己之前的5秒钟内,   突然旋转喷气口,垂直下降,使攻击他的导弹失去目标,然后,他   又机身上仰,按照计算机处理后的雷达信息发射导弹,结果,处于   攻击位置的"幻影"反被"响尾蛇"打个措手不及,尸骨不全的坠   落海底.     以后几天的空战,英机共击落阿机31架,击中后未立即爆炸,   不知结果的14架,而"海鹞"和"鹞"式则无一伤亡.            "炽烈号"的沉没      阿根廷尽管在空战中连连失利,但是在对舰载飞机太少,防空   能力相对薄弱英国舰队的攻击中却硕果累累.     5月21日.     两架"幻影"战机趁格斗中的英机无法分身的机会,双机斜线   错位编队,低空冲向圣卡洛斯港的英国舰只.     这时,英舰"炽烈号"的主炮正向岸上阿根廷阵地连连射击.   指挥舱内,舰长悠闲轻松的注视着操纵计算机火控系统的士兵的动   作.舰长对科学进步的速度感到惊奇:他在一艘护卫舰当上舰副的   时侯,人力填充炮弹还是炮兵训练的基本内容,而现在,象"炽烈   号"这样大型的驱逐舰却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将舰上庞大的火力系   统很好的管理使用了起来,也许有一天,舰长就是一部计算机."   有两架敌机将攻击我舰!"雷达屏幕前突然响起了警报,声音打断   了舰长的遐思."全部火力自为还击!"舰长立刻下达命令.十多   天前"谢菲尔德号"被"飞鱼"导弹击中的惨景至今还令舰长心悸   不已.霎时间,舰上的八联高射炮和114毫米主炮以及火箭,导   弹震天响起,舰体四周火花飞扬.     与此同时,两架"幻影"式巨大的三角翼下火光一闪,一阵密   集的火箭弹倾泄而出,打中"炽烈号"中部轮机舱和发电机组,舰   上的武器系统因为失去动力而立即瘫痪.舰长爬上甲板,站在寒冷   浸骨的海风中,他却感到浑身发热.他意识到失去自卫能力的"炽   烈号"已经陷于绝境,不能再承受任何打击,但他立即就绝望了:   一架A-4"天鹰"式攻击机从福克兰海峡西岸群峰之间钻出来,   直接飞抵"炽烈号"上空,对准舰体中央投下两枚1000磅的大   炸弹.顿时,"炽烈号"上浓烟滚滚,烈火冲天,巨大的水柱"哗   哗"的涌进船舱.至此,舰长只好命令全体官兵弃舰撤离.1小时   后,该舰便沉入海底.     同"炽烈号"一样,"安曲林号"的防空火力系统也很完善.   当第一批4架"幻影"向它攻击时,它立即猛烈还击,射出的近程   防空拦截了攻来的所有火箭弹,并且,还击落一架"幻影"攻击机.   但随后几批阿机却不顾死活的勇猛冲击.终于,一架"天鹰"从射   来的弹雨缝隙中穿过,将两枚1000磅的炸弹投在"安曲林号"   的左舷上响起了爆炸声.     这天激战的结果,英舰1沉1伤,阿根廷共被英国战机和军舰   击落飞机17架.     5月23日.     阿航空兵再度出击.21,22日两天内,英国登陆部队在舰   炮和武装直升机的支援下,不断推进,并且后续部队和重型装备,   如坦克,火炮,导弹等也陆续上岸.为切断英军后援,阿军倾全力   对圣卡洛斯港的英国舰队进行攻击.     但这时英军已在港内布置起高,中,低,超低空的立体防空火   力.在强烈的抵抗面前,阿机采取了自杀性的进攻方式.十余架阿   机中的3架"天鹰"聚集一起,从几乎与英舰桅杆相撞的超低空高   度向英护卫舰"羚羊号"冲去.密集的炮火中,3架"天鹰"都中   弹负伤,但仍猛冲不退,接近"羚羊号"时,两架飞机饮恨坠落,   剩余的1架终于飞到"羚羊号"上空,在机腹撞断其主桅杆的同时,   投下两枚1000磅的炸弹.一阵巨响后,"羚羊号"的左右舷都   被炸出大洞,不到1小时,英舰便覆没水中.           阿根廷国庆"5.25"      阿根廷国庆.5月25日.     这天阿航空兵集中兵力,大举出动.打算以新的战果给国庆献   礼.恰巧,当天,英国本土开来一支补给舰队.当其驶入阿机航程   时,立即成为阿机的攻击目标.     英国补给船是万吨集装箱船"大西洋运输者号",载有大炮,   坦克,17架直升机和14架"鹞"式战斗机,由"考文垂号"导   弹驱逐舰及大刀级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护航.为攻击船   队,阿根廷投入了极少使用的"超级军旗"飞机.     "超军旗"依然低空飞行,在离船队50公里时,它就用雷达   将目标锁定,但一直逼近到距目标只有10余公里处才发射导弹.   只见火光一闪,两枚"飞鱼"导弹直接点火脱离机翼,沿海面对着   "大西洋运输者号"呼啸而去,几秒钟后,不知所措的英国运输船   中央底舱便响起隆隆轰炸声,船上物资除刚飞走的14架"鹞"式   飞机幸免于难外,全部同船一起葬身海底.     围攻"考文垂号"的有4架战机.前两架飞机壮志未酬,在很   远的空中便被舰上双联"海标枪"导弹击中,机毁人亡.然而,"   海标枪"导弹必须预热两分钟才能发射,而"考文垂号"又只有一   座导弹发射架.就在这预热的两分钟内,另两架"天鹰"冲了过来.   舰上的水兵们只好以枪代炮,用机枪等轻武器冲天扫射,但于事无   补,"天鹰"飞机勇猛的冲破弹雨,在舰的右侧投下数枚1000   磅的大炸弹,转眼间"考文垂号"就右倾沉没.前两架"天鹰"的   血仇尽得报偿.                 九死一生"无敌号"     这天是5月30日.     等待已久的阿根廷高空侦察机终于盼到了英国航空母舰"无敌   号"驶入阿攻击机的航程范围.     阿军立即派出1架"超军旗"和4架"天鹰".飞机作梯形编   队,还是沿海面进行超低空攻击.但这一次阿机没有取得攻击"谢   菲尔德号"时的隐蔽效果.飞机离舰队还有近80公里的距离便被   舰队上空巡逻的"鹞"式战机发现."鹞"式立即预警"无敌号"   和屏护舰队,并冲上拦截.     "超军旗"也从雷达上发现对它进行截击的"鹞"式飞机.驾   驶员决定先发制人,不与敌机恋战.他迅速的用雷达确定好"无敌   号"的位置后,立即将机翼下的两枚"飞鱼"导弹发射了出去,然   后就转弯飞回了基地.     在距目标25公里时,"飞鱼"导弹被屏护舰队雷达发现."   无敌号"立即做90度横转竖动作,以使舰只对"飞鱼"导弹上雷   达的反射面变小.与此同时,数架舰载直升机起飞朝导弹迎去,舰   队连发数枚"海狼"式反导弹导弹,并击中一枚"飞鱼".但另一   枚"飞鱼"却钻过屏护舰队的拦击,直扑"无敌号".     "无敌号"危在旦夕.在导弹距目标不到3公里,时间只剩8   秒钟时,彼得.里德尔和另外两架直升机密集的并排冲向了"飞鱼"   导弹,与导弹在紧贴海面的同一高度上相向而行.彼得清楚,另两   架直升机的驾驶员也一样清楚,他们所采取的行动近乎于自杀."   飞鱼"导弹的爆炸范围很大,他们三架中的任何一架被击中,那么   3架飞机都将一齐被炸得粉身碎骨.     这时,"无敌号"已调整完舰体方向,对着导弹的雷达反射面   下降了4/5以上.母舰上的官兵屏声息气,默默的注视着海面.   终于,导弹在距"无敌号"约1公里,距直升机不到400米处被   直升机构成的更大的雷达反射面吸引住了.导弹立即抛开"无敌号"   转弯向直升机高速冲去.     两架直升机立即爬高.彼得则继续前飞了片刻,在确定导弹被   吸引过来后,他猛的加大油门,迅速上爬.由于"飞鱼"导弹是低   空导弹,所装的制导雷达只能捕捉前方上下20米的最大反射体,   所以,当彼得刚刚爬到25米左右的高度时,"飞鱼"导弹就失去   目标,从彼得的机身下飞掠而过.弹头落入远处海中爆炸.     "无敌号"这次大难不死,首功当属沉着机智,勇于献身的英   军直升机驾驶员.               尾声      马岛.1982年6月14日.     在各方面都占明显优势的英国军队终于迫使马岛阿军司令梅内   迪将军含羞签字,宣布马岛阿军向英军投降.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行   政权,又重新掌握在英国人手中.     在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中,具有数百年强国地位的大英帝国   尽管最终取胜,但损失惨重;而阿根廷以微弱之师给英国人以重创,   反倒使人感觉虽败犹荣.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